搜索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浅谈《周易》的节约观--陈昆

2016-10-19 20:09| 发布者: 儒易道| 查看: 1927| 评论: 0

摘要: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究其渊源,《周易》是最早系统阐述节约的著作。《周易》的节约观,是从统一国家、安定社会、发展经济的政治目的出发的,《周易》作者认为能否做到勤俭,是关系到国家生存败亡的大事,不于 ...
 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究其渊源,《周易》是最早系统阐述节约的著作。《周易》的节约观,是从统一国家、安定社会、发展经济的政治目的出发的,《周易》作者认为能否做到勤俭,是关系到国家生存败亡的大事,不于轻忽。《周易》作为一部颇有影响的典籍,提出了“君子以俭德辟难”思想。在《周易》中作者还提出“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”,关于《周易》的节约观,有学者已作了较好的阐释。本文仅就《周易》的节约观进行一定的探索,以求教于大方之家。
    一、《周易》的节约思想。
    《周易》有一个专门的节卦,其“节”的含义就是节制、节约。《周易》节卦的阐述分两大部分,一是节卦的卦义总论,又分卦辞、彖辞、卦象辞;二是节卦的爻义分论,按爻位结果,咎由自取。就卦象来看,节卦为下兑上坎。兑为泽,坎为水。水入泽中,泽满则溢,故应予以节制。“节,有限而止也。为卦下兑上坎,泽上有水,其容有限,故为节”。因此,“节”在《周易》中,不仅仅是一种节俭之德,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和规范,还是一种体现宇宙天地变化的原理和法则。《周易》卦辞说:“苦节,不可。贞”。因此,单是从卦辞上就不难看出,在《周易》中,节无论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,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,还是作为天地宇宙的原理法则,同后来墨家所讲的“节用”、“节财”、“利民”思想都是相贯通的。这一点从《节卦》的爻辞中,亦可得到验证。
    六三爻说:“不节若,则嗟若。无咎。”该爻处于《节》之下卦兑的上位,以此喻人耽于骄侈,不知节俭,以致穷困。但如果能伤嗟悔过,犹可无咎。可见,六三爻教人遵守节道,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的,节则无咎,不节则嗟。《节》之六三因失节道,嗟而自悔,亦保无咎,因此,此爻立象之另一要义在于教人恪守节道,弃过从善。六四爻说:“安节,享”。《象传》释此爻回:“安节之亨,承上道也”。安节,亨。《象传》释此爻曰:“安节之亨,承上道上。”安节,乃安于节俭之意。谓人若能安于节俭,就会亨通顺利。
    二、《周易》的节约适度原则。
    《周易》告知人们节约存在一个度的问题,强调节约的适度原则,反对过与不及。《周易》从“甘节”到“苦节”的转变,劝告人们:节约原本是好事,但如果做过了头,节约过度,超出了自己所能够容纳的条件和范围,也会因走向其反面而导致凶险。同样,节卦的第一、二爻反对节制、节约的过度。初九:不出户庭,无咎。象曰:“不出户庭,知通塞也”。“初”为第一爻。“户庭”是围绕房屋的庭院,即内院。“知通塞”,告诉人们要谨言慎行。此爻意是:在开始的时候,应当自我节制、节约,谨言慎行,就不会有过错或灾难。九二:不出门庭,凶。象曰:不出门庭,凶;“失时极也”。“二”为第二爻。根据易理,第二爻是根据初爻而言判好坏的,相邻两爻相异则相亲,相同则不亲。九二与初九同是阳爻,与初九不亲,所以凶。“门庭”是大门内的庭院,亦即外院,比“户庭”更接近外面。此爻意是:当时机成熟时,仍然在内院节制、节约,不走出外院谋求发展,这是丧失时机,应当外出而不外出,所以凶险。说明过度节制、节约,就会失去发展时机。
    《周易》节卦强调节约的适度原则,这是因为《周易》主张自然辩证观,强调对立统一,相生相克,物极必反的规律,要求人与自然相适应,人与人相适应,走适度和谐的发展道路。
    三、《周易》的节约的法则。
    《周易》强调领导者对节约的主导作用。“中正”是易之术语,说明爻位好。君主具备中正的品德,节制天下,令行节约,社会畅通顺利。卦象曰:“君子以制数度,议德行”。“数度”是多少与长短,指依阶层对衣食住行分等级的礼制。君子应该通过制定礼节制度,评议德行来节制天下,令行节约。它说明实施节制、节约要采取的两种措施:一是要从法制上确定度量,具有可操作性;二是要形成道德规范。
    四、《周易》强调建立制度对节约的重要性。
    在帝尧时代,由于没有历法,大家不知道一年的天数和播种收割的时间,造成农业受损,生产工作混乱。后来经过精心观察,制定了最早的历法,明确了四季节气,风雨炎凉,使得生产工作有序,生机盎然。彖曰:“天地节而四时成,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”。天地因为节制,才有井然有序的四季,因此,应当效法自然,建立制度,励行节约;这样,才能既不浪费,又不伤害人民。《周易》爻辞说:“节者,制度之名”。说明节约遵循自然规律,采取科学技术,建立制度,才能取得满意效果。
    综上所述,《周易》的节约观认为:节约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,人的发展受到限制就需要节约,从而节约成了道德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。发扬节约的美德,发展就会亨通。但是节约必须适度,如果不及,则会造成伤害;如果过分,将会丧失活力,失去时机。节约应该顺应自然,采用科学技术。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,建立制度,使节约成为道德风尚。这样,才能既不浪费,又不伤害人民。因此,《周易》的节约观,是从统一国家、安定社会、发展经济的政治目的出发的,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